第(3/3)页 “苹果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能放的住也好运输,口味也不错,所以非常适合大规模生产销售!”这也是苹果日后能在市场中牢牢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只要是能大范围运输销售的水果,都有类似的优点,就算是草莓,日后的草莓也比现在的更硬更耐储藏。 洛川早在八十年代就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优质苹果基地,现在本地老百姓也大多以种植苹果为生,但距离后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李未在参观完之后,和在五常时候一样,和当地政府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 首先,李未会和西农的科研人员合作,赞助他们培育出更优质的苹果良种;再让焦高亮再开发出一种更适合苹果的肥料;还会让给惠农养殖场提供纸箱的卫康来洛川开办新厂,生产纸箱以及套袋种植所用的纸袋。 可别小看这项技术,不是随随便便做个纸袋就能套在苹果上的,这项技术源于二十世纪初的日本,七十年代被发扬光大,现在洛川许多果农都在使用这项技术以求能种出更漂亮、更好吃的苹果,但是由于本土生产技术不过关,当地果农只得花费大价钱购买防病、防虫的日本小林袋和韩国袋,每年都要消耗大量宝贵的外汇,要是卫康的包装厂能突破这项技术,那这笔钱就可以省下了。 另外还有组建行业协会,制定等级标准、注册地理特产商标等等,这些都是提高附加值、保持本地水果种植行业健康发展的好办法。 听李未阐述完自己的全部思路,陪同的干部不由得回想起在黄土高原上听老牟子说话的场景,“李总,您的工作作风和牟总简直是两个极端啊!” 老牟子吹的响,却落不到实处,李未几乎不说大话,但凡要说都是最实际的东西;按照老牟子说的去做,要么暴富要么进监狱,而根据李未给出的方案来,或许不会暴富,但肯定一年比一年好。 “想法再好也得一步步来,我先在洛川办几家厂,争取囊括从育种到种植再到包装销售的全部环节,然后一步步改进,争取让咱们洛川苹果尽快享誉全国。”这就跟五常大米行业一样,同样需要多年的沉淀才能出成绩,好在李未有的是耐心,并不急于一时。 听说李未在洛川投了一大笔钱,周边各县有特产的县市全来了,争相邀请李未去他们哪儿投资。 于是李未在经过考察后,又跟清涧等盛产红枣的县市签署了协议,陕北红枣也是非常有名的,这一行业也可以介入运作下。 等他忙完回到河阳,面粉厂又给他带来了不小的惊喜,于是他高高兴兴地带着一小袋面粉回到家里,“妈,今天用这个面来蒸馒头吧。” “咋还带面粉回来?只要是白面,蒸馒头不是都一样么?”王凤莲有点不明白。 “这面粉跟面粉可是不一样的,您试了就知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