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不一样的面粉-《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第(2/3)页

    开发满洲里,说是投入一百亿,其实从项目开始一直到结束,南德一共也只投了一个亿而已,而且这一个亿里面,有多少是南德自己拿出来的,又有多少从别人哪儿忽悠到的,这还真不好说。

    陕北的领导没有满洲里的领导胆子那么大,一听说要动扶贫贷款都纷纷退缩了,谁要是敢动这个钱,而且是上亿上亿的动,那有多少个脑袋都不够砍的,于是他们的态度明显冷落了许多。

    老牟子也不生气,反正他到哪儿都要这么忽悠下,去满洲里说要把当地建设成北方的香江,在重庆说要把火锅做到一百亿的产值,在京城又要说在6-8个月内生产出运算速度在10亿-100亿次之间的芯片,总之一句话有枣没枣先打一竿子再说,打到了那自然高兴,没打到就换个地方继续打,反正吹牛又不花钱,不成没啥损失,成了那可就赚大了。

    既然没忽悠到,那就换个地方继续忽悠好了,见陕北的领导不为所动,老牟子对这地方也没了兴趣,借口那里那里还有几十个亿的大项目要谈,第二天就飞走了,李未倒是不着急,继续在陕北晃悠。

    他对陕北的投资就要实在的多,陕北这地方看着荒凉,其实还是有很多好东西的,地下面埋藏的煤炭就不用说了,地面上也有另一座富矿,那就是苹果,日后陕西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超越山东,跃居全国首位,而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陕西把苹果种植扩展到了陕北。

    陕北地区海拔高,光照条件好,空气虽然干燥,但土层却极为深厚,钙镁锌硒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均有分布,再加上黄土高原大部分远离工业区,因此水源纯净,污染程度也低,白天的高温度有利于果子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晚上的低气温又使得果子呼吸减弱,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利于糖分积累,正是这些奇妙的特点,使得陕北地区苹果果品蓄糖量极高,风味也更加浓郁。

    全国最有名的大米在五常,而最有名的苹果之一则在洛川,于是李未便在当地领导的带领下来到洛川县,参观这里的苹果产业。

    日后洛川苹果总产量超过百万吨,占了全球总产量的百分之一还多,这里家家户户都种植苹果,依靠苹果可以给他们带来十万以上的年收入,待在家里就能赚到这么多钱,超过了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洛川也因此名列全国百强县,被誉为中国苹果第一县。

    “从商业角度来说,苹果是最适合进行商业化运营的水果之一,洛川有这么好的条件,确实值得大力开发,但现在洛川的经营模式还比较粗糙,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李未一边参观一边和当地干部交流。

    “李总,为什么说苹果最适合进行商业化运营?其它水果就不行么?比如樱桃、大枣、西瓜这些应该都可以吧?”有人提出了疑问。

    “要是自己家门口种上几株果树,供自己家里人吃,那没太多讲究,只要当地气候土壤适合种植就行了!但是要进行大规模商业化生产,那要考虑的问题就多了;首先是口味,这不用说,不好吃的水果肯定没人要,但光好吃还不够!比如樱桃虽然好吃,却不适合大规模生产,因为樱桃不耐储藏、也不方便运输,放不了几天就坏,运输过程中出现磕碰也会坏!咱们陕西的猕猴桃也有类似的问题,好吃的猕猴桃太软了,只有在当地能吃到,运的稍微远一点就会因为磕碰烂掉,杏子也是一样,所以这些水果要么改进品种,要么就只能等着被淘汰了。”

    好吃的水果有很多,但是后世你去逛水果店,大部分水果店里主打的都是苹果、柑橘、葡萄、香蕉等既好吃也好运输的水果,中国本土樱桃的口味其实一点儿也不比进口车厘子差,为什么打不过车厘子呢?就是因为太软了不好运输,谁也不愿意花大价钱购买的水果烂在半路上;而本土的猕猴桃也一度被新西兰猕猴桃打得节节败退,同样是这个原因,直到本土农业工作者改良了品种,培育出翠香等既好吃也方便储藏运输的产品,才重新夺回了市场。

    还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那就是西红柿,小时候在农村自己家里种的西红柿,熟了之后又软又好吃,但是你现在去超市里购买,绝大多数都是硬邦邦的西红柿,为啥呢?还是因为软西红柿不好运输,虽然这种西红柿口感更好,但还是被市场淘汰了,除非你在农村自己种,不然就很难吃到这种西红柿。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huanyuanapp换源app,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