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出了税收政策上的优惠,国内企业还在很多地方遭受歧视,比如一家国内企业和一家合资企业看上了同一个项目,去跟当地政府谈,那怕国内企业给出的条件更好,地方政府也会优先选择和合资企业进行合作,美其名曰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经验,实际上么,只不过是这么做更有政绩罢了。 同样一百万投资,外资企业投的和国内企业投的,在上级面前可是截然不同的!或许他们觉得,国内企业的资金都已经是碗里的了,他们就算不在这儿投也会去其它地方投,而外资企业的资金则是锅里的,你要是不先舀到碗里,说不定就被泰国、马来西亚这些竞争对手给舀去了。 至于其它歧视那就更多了,国内企业的老板去地方上,来个副职已经很给面子了;外资企业过去,一把手立马接见;同时办手续走流程,合资企业半个月搞定,国内企业花上半年都不一定能解决;原材料、用水、用电、车皮等等啥都先紧着外资企业来,国内企业只能吃人家剩下的。 好多私营企业的老板就开始说怪话了,原先大型国企是嫡长子,外企、合资企业是榜下捉婿招来的进士姑爷,小型国有企业和地方集体企业相当于妾生子,咱们私营企业么,那就是小婢养的。 这些年政策放开了,私营企业的地位也提高了,还以为能翻身呢,结果到了外资企业面前,还特么是小婢养的,甚至还不如以前呢! 好多人愤愤不平,或是想办法会给自己办了移民手续,或是在境外注册企业再回来,也享受一番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为啥那么多商人移民呢?有时候还真不能怪他们,谁遇到这种歧视都会有怨气,而且只要改下国籍,就能多赚几百万、几千万的利润,谁能忍得住不改? 李未要想把惠农弄成合资企业其实挺方便的,直接让新世纪投资公司入股就行,无非是左手倒右手么!不过他并没有这么做,一来是农业领域比较敏感,留着国内企业的身份有时候好办事,二来农业领域的企业享有税收优惠,在税率方面,国内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的差距没有那么大。 同时为了吸引外资,全国各地还兴建起各式各样的开发区,91年的时候全国只有117个开发区,去年就暴涨到1951个,到今年都快一万了,这绝对是放卫星,实际上国家那有这么多钱?光做三通一平就能把国家财政榨干。 筹建开发区的地方政府不知道这些么?他们肯定知道,但是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建开发区吸引外资,就你不动,这怕是有些不合适吧?所以就算明知道这批钱会打水漂,他们也不得不去做。 等将来只会有少数开发区得以顺利运行,绝大多数只会变成烂尾工程;李未现在没想掺和这些开发区的事情,不过等日后倒是可以帮某些地方收拾收拾烂摊子,这些开发区就算再不好,那些地皮还是很值钱的! 李未没打算开发房地产,但是给自家员工盖家属楼,还有兴建一些农贸市场、农资市场等和农业有关的专业地产项目,他还是有些兴趣的;就先让这些地方政府放卫星吧,等他们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惠农再过去雪中送炭。 今年这些政策方面的变动给李未带来的影响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痛并快乐着,快乐是因为政策进一步放开,不断传来利好消息,痛苦则是要面对外企的大规模竞争,而且还是在裁判明显吹偏哨的情况下竞争,明明自己才是主场作战,却踢出了客场作战的感觉。 好在那些外企也不是无法击败,刘慈欣说过,“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这些外企在各方面都有巨大的优势,他们也因此产生了傲慢心理,这种傲慢让他们不屑于了解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不屑于听取本土员工的想法,最后许多外资企业都被他们看不起的土包子击败了。 然后这些土包子通过在国内作战磨练了技术、锻炼了队伍,再反杀出去,在国际市场继续和外国公司作战,碾碎了一个又一个现如今看来无比强大、甚至根本不可能落败的外国公司。 这些都是比较久远的事情了,李未在开完会后并没有马上回河阳,不管是继续推动《食品安全法》的事情,还是和经叔平等人一起筹办民生银行的事情,都需要他留在京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