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孟山都-《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第(3/3)页
“红梅能帮忙解决的,肯定第一时间给你们解决,她要是解决不了还可以找我!我把我的电话留给大家,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跟我联系!”李未给每人都发了一张名片,这倒不是不信任林红梅,而是一个态度,表明自己对育种站重视的态度,而且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说不定还真能发挥作用。
“大家好,我是林红梅,从现在开始担任育种站副站长,我这个副站长主要是为大家服务的,研究方面的工作我不管,我只管让大家吃好休息好做好研究......”林红梅做了个简单的介绍,她在登海种业工作多年,很了解这些研究人员的心理,知道他们最关心什么,短短几句话就赢得了大家的好感。
“副站长主要管后勤,站长管研究,林伟民,我看过你的资料,你是南京农业大学的毕业生,之前还发了几篇论文,从这些论文上可以看出,你对大豆育种的研究比较深,让你当这个领头人我放心!”李未其实可以从大学里面挖几个资深教授来当负责人,但是想想还是选择了林伟民。
一来他的出身很好,南京农业大学在农业类院校里排名不低,在作物育种方面有独到之处,他们的校长盖钧镒还是中国唯一一位大豆院士,林伟民就在他手下读过书,有这一层关系在,借用盖院士的某些资源也能方便一些。
二来自身教授的思维往往已经固化,而且自持身份,肯定不会听李未的,林伟民比较年轻,资历也浅,接受能力要强上许多,这样方便李未给他灌输后世的知识,要想打破孟山都在大豆育种领域的统治地位,不开挂可不行。
“其它人的职务安排伟民你和红梅商量着来,研究方面的你做主。”李未只需要定好负责人就好,细节工作让他们去干就行了。
说完人事安排,李未又开始讲起为啥要把大豆育种工作作为重点,“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咱们国家主要农作物的育种研究情况,水稻领域,首先在七十年代完成矮秆育种,将平均亩产从一百多公斤提高到234公斤,现在杂交水稻连年获得突破,把水稻平均亩产提高到了四百公斤!”梁
“小麦领域,六十年代赵老师的碧玛系列将亩产提高到63公斤;七十年代,半矮秆育种技术突破,亩产提高到118公斤;现在咱们加强了和其它小麦出产国与国际组织的联系,小麦亩产突破270公斤。”
“玉米领域,五十年代品种间杂交技术把亩产提高到95公斤,六十年代提高到105公斤,八十年代提高到231公斤,现在已经突破了300公斤,这里面就有李登海老师的功劳!”
“和这几种作物相比,大豆育种的进度就要慢得多,虽然咱们也培育出了跃进五号、合丰25等良种,让大豆的亩产量从40.8公斤提高到115公斤,但是和国外公司,尤其是孟山都公司的产品相比还差的非常远!”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