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植入广告-《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第(2/3)页

    “为啥子?重庆火锅那么有名,要论对吃火锅的热情,全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比得上重庆!”老牟子很不理解。

    “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重庆人对火锅的要求太高了!在重庆人心里,最好的火锅店永远是自家楼下的!因为这些火锅店都是开了好多年的,周围常客喜欢啥口味他们清楚地很;你要是开连锁火锅店,肯定不如那些老火锅店受欢迎!”日后海底捞开遍了全国各地,到哪儿都很受欢迎,唯独在重庆无人问津,重庆人对火锅是有信仰的,海底捞显然满足不了他们。

    “至于外地的话,其它城市的消费者又不一定习惯得了重庆火锅的口味,重庆火锅重油辛辣,是地地道道的码头江湖菜,因为在码头干活的人身上湿气重,非得这么吃才能把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但是其它地方就不一定有这种需求了。”

    在重庆,人们对鸳鸯锅、番茄锅不屑一顾,但是海底捞用自己的成功证明,偏偏就是这几种锅底最受消费者的欢迎,老牟子要是以重庆火锅的标准打造全国性连锁火锅品牌,这生意还真不好搞!

    何永智的小天鹅火锅倒是从朝天门码头起家的,但是她能做遍全国却是因为她放弃了对重庆火锅的执拗,推出了鸳鸯锅、荔枝味锅底等在老重庆人看来完全是异端的做法。

    当然,李未不看好老牟子搞这个项目的根本原因其实不是这些,如果老牟子愿意踏踏实实的做事,倒也并非不能像小天鹅何永智、海底捞张勇一样做出一番事业来,然而他偏偏就不是做事的人!相较于辛辛苦苦开火锅店,他还是喜欢搞罐头换飞机这种投机倒把的勾当。

    “哈哈,这些事情不用担心,我都摆得平!”果然,老牟子没有把李未的话听进去,又过了几个月,李未听说老牟子注册的麻辣烫火锅快餐公司因为没有后续资金散伙收摊了,估计他也就是一时兴起吹了个牛,完全没打算真干。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老牟子走后,李未又在家里请王志纲吃饭,先前在长沙人家可是帮忙喊了不少记者过来,于情于理也得给人家说声谢,提起这件事,王志纲也是感慨不已,这些年他东奔西跑,见过的先富阶层比李未更多,接触到的负面信息自然也更多。

    说了两个恶心的桉例,王志纲就不想继续往下说了,这种事说出来除了坏心情还能怎样?于是他说起了另一件事儿,“我呀,当了快十年记者了!主要负责国家宏观重大经济题材的调研和报道工作,东奔西跑这么多年,我明显地感觉到经济领域非常有活力,相较而言,媒体行业就差得多了,尤其主流媒体更是一潭死水,变化远没有经济领域这么多!我实在是不甘心再在死水里泡着了!也想出来闯闯!那怕最后啥也没折腾出来,也比现在的日子强!”

    王志纲是新华社的资深记者,现如今记者的影响力可比后世大多了,不管去哪儿都被人好生供着,无论经济收入还是社会地位,都远胜一般人,但他依旧忍受不住时代大潮的诱惑,打算下海了。

    现如今并不只是他有这样的先发,从92年开始,好多体制内已经有一定地位的干部,都放弃了稳定的工作,一头扎进商海之中;这和日后宇宙尽头是考公的大环境截然不同。

    这种情况也从侧面反映了时代的不同,九十年代体制外机会多,稍微能折腾一点儿就可以赚取在体制内一辈子也赚不到的钱!而到了李未穿越过来的那个时代,经济活力衰退,胜在稳定的体制内工作就成了更好的选择。

    “你打算做什么?”李未问道。

    “还没想好,主要是两个方向吧,第一个方向是做媒体,我在南边拍了不少大型专题片,比如《大潮涌珠江》、《北方的躁动》、《南方的河》等等,反响还不错,要是专职做这个说不定能挣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