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本山-《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第(2/3)页
“哎,现在什么人都抖起来了。”谢大拿看着奔驰的车牌嘀咕了一句,不过他似乎不想聊这辆车的事儿,很快就转移了话题,“咱们沈阳现在最红火的宾馆有两家,一家是刚开业的玫瑰大酒店,一家是辽宁宾馆。”
“玫瑰大酒店七十多米高,下面是客房,顶上是旋转餐厅,是咱们沈阳最高的大楼;现如今沈阳有钱人都爱去玫瑰大酒店开房吃饭,桌上放着大哥大,一餐消费一两千,不过有点太张扬,咱们跟领导吃饭不太合适。”
“所以前两天咱们住辽宁宾馆,以前小鬼子建的,解放后成了政府接待饭店,前些年光有钱还进不去,住的要么是领导,要么是外宾,柬埔寨那个西哈努克亲王就在这儿住了好长时间!”
“宾馆的餐厅特别好,有些老师傅是从解放前就在这儿上班的,做了几十年的辽菜、鲁菜,清蒸飞龙、红烧狍子肉那叫一个地道!这些菜你在外地可吃不到,待会儿我带你开开荤,明天咱们再去和领导谈。”
“呦,还有飞龙,那可太刑了,必须得尝尝!”搁到后世,这玩意儿可不方便吃,早就上保护名录了;现如今的话,甭说飞龙了,连虎骨酒、虎鞭酒都有,李耒就打算让谢大拿帮忙,看看能不能弄点带回去收藏,虽然现如今咱用不着,可有备无患不是?再过些年说不定就能派上大用场。
在谢大拿的指引下,他们很快就到了地方,这是一座是具有文艺复兴时期特色并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的折衷主义建筑,楼层不高只有三层半,占地面积却是不小,呈回字形结构,设有宽阔的公共休息区,阁楼式的大堂酒吧,风格各异的会议厅,商务中心、商场以及不同口味的餐厅,功能非常齐全。
李耒看了十分满意,是个和领导说事儿的好地方,于是订了两间套房,谢大拿还想抢着付账,被李耒拽到一边儿去了,徐正阳办好了手续。
“都到沈阳了,住店还能让你自己掏钱,看不起我是不?”谢大拿还有些不高兴。
“不是这回事儿,老哥,要是我来沈阳玩儿,那一准儿是一分钱不带,全听老哥你安排!可这回不是公事儿么。”好说歹说才算安抚下来,不过晚饭就归谢大拿安排了,李耒要是再抢他可就翻脸了。
“尝尝,这就是飞龙汤了,咱东北有四大山珍——哈士蟆、猴头蘑、熊掌、飞龙,熊掌现在不好找了,飞龙肉也是越来越少,以后想吃怕是难喽!”谢大拿指着这碗汤给李耒介绍起了来历。
飞龙学名花尾榛鸡,在满语中被叫做“斐耶楞古”,意思是“树上的鸡”,后来取其谐音,称为“飞龙”;因为它的肉味芳香、鲜美,成为东北地区主要的狩猎鸟类,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还把它作为岁贡鸟,进贡给皇帝作美味佳肴。
由于森林砍伐和过度狩猎,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长白山的花尾榛鸡密度竟下降了84%,以前猎人们进山就能找到,现在必须运气好才行,除了这种大饭店,其它地方想吃这道菜可不容易。
东北菜味道不错,但是有一个大缺点,那就是分量太大了,李耒去南方的时候,仨人点上五六道菜也能吃得干干净净,到了东北,光这一道飞龙汤就够他们造的了,再加上猴头菇、狍子肉,差点给撑坏了。
明天还有事儿,今天就没多喝,吃完后定了个明天的包间,顺便敲定菜品,有好些菜都是需要提前准备的,明天现点可不方便;谢大拿熟悉这些领导的喜好,三言两语就安排地妥妥的。
第二天早上醒来,就去各个单位依次拜会领导,这时候不同地方领导的做事风格就体现出来了,在特区领导亲自带着李耒去看地,到了这儿就是安排手下带李耒过去,不过或许是看在他全国乡镇企业家协会理事的份上,这些领导都还算客气,也没闹啥幺蛾子,爽快地答应了他的邀请。
晚上到了包厢里,说话就比白天方便多了,谢大拿在旁边敲敲边鼓,办养殖场,建饲料厂、食品厂的事儿基本上就成了。
接下来几天,李耒先敲定了养殖场、饲料厂和食品厂的厂址,然后安排人过来开始工作,对现在的惠农来说,开分矿早就形成了流程化,大家操办起来非常熟练,不几天功夫就把基本工作理顺,接下来按部就班进行就可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