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体制内的好处-《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第(2/3)页

    “慢慢来吧,现在海兰国际也进入中国市场了,从短时间来看,他们的主要目的还是尽快铺开市场,利用海兰蛋鸡的优势淘汰其它本土蛋鸡鸡种,不会对下游养殖企业提出太苛刻的要求!”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慢慢积累资金,然后再开始育种研究!当然,这也不是说现在什么都不做,我最近就在寻找合适的地方建设育种场,从全国各地寻找优质鸡种、猪种,先积累经验吧!”

    开始培育良种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当下,这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尽早筹划准备。

    “还是你这儿自由啊,育种场说建就建,我想去外地引进良种,都得打一堆报告!”束元春羡慕不已,“你打算让谁负责这个项目?”

    “何占海吧,他对科研很有热情,能耐得下心,而且也有天赋,让他来负责育种场挺合适的!”李耒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道,“您要是嫌打报告麻烦,就退休去我哪儿吧,只要您愿意去,我每年给您二十万研究资金!怎么花您说了算!”

    二十万就能请个资深教授过去主持育种场,那真是太划算了,而且束元春桃李遍天下,他要是去了,说不定还能带几个得意门生过来,这样的话,李耒就完全不用担心人才短缺问题了。

    “二十万?”束元春还真有些心动,他现在一年才多少研究经费?要是有二十万,能做多少事情?

    想想他还是遗憾地拒绝了,“我现在走不开啊,这么多学生带了半截总不能说放手就放手吧?”

    “您可是咱们农学院的顶梁柱,我要是把您拐走了,校长非追到河阳骂我不可!”李耒笑道,因为之前的动乱,人才出现了断层,农学院都靠束元春这一辈的老教授顶着,也确实走不开。

    “等过几年就好了,那时候学军、少阳他们就能顶上来了,您可以把学校的事交给他们再去我哪儿!”学军和少阳都是李耒同一届的佼佼者,毕业后留在学校,如今正在跟随束元春搞研究。

    “好,那我们就说定了!到时候你要是不嫌弃我没用,我就到你哪儿去!”束元春满口答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