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麦小苗都听傻了:“长竖本身还是字?还是多音字?还有两种意思?我怎么从来不知晓?” “这个倒不怪你。”周至笑道:“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知晓,在中国可能也只有搞汉语专业甚至古汉语专业的人才知道。” 其实周至搞的瀚文大字库,本身就是收到《集韵》思路启发,不怕琐碎,先将各种异体字全给收到字库里,然后再分出不同的专业等级,划分出一级字库,二级字库,三级字库,中日韩表意字库。给不同需要的人使用,这样就解决了所有人的需要。 “这次课题组确定了《集韵》的字只有32381个后,另一个谜题的解开也就顺理成章了。”辜振铎笑道:“北宋的《类篇》,肘子应该知道吧?” “嘿!”周至两手一合:“《类篇》就类似偏旁检字法,因此就不存在一字归入倒多韵部里的做法,这也就解释了以前大家认为其字数和《集韵》相比,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距!” 辜振铎对这父亲的关门小弟子的聪明是早就领教了的了,笑道:“正是,现在看来,《类篇》字数31319字,《集韵》字数32381字,两者出于同一时期,字数相近,且释义更是极其近似,所以我们现在有理由怀疑,这两部书是同一套材料,只不过所用的编制体例不同,一从读音,一从字形而已。” “恭喜师伯,这手里的活是停不下来了呀。” 这既是一个新发现,同样也是一个研究方向,相当于给《集韵》的研究又拓展了空间。 “其实这部书你搞懂了,对你将来做中古音推拟也是很重要的。”老师伯说道:“《集韵》字训多以《说文解字》为根据,但反切标音,却多按当时实际语音注出的,也就是说,当时的学者是‘用宋音注唐音’,加上收集的样本有多,因此可以进行全面的发音逻辑验证,对我们当代人研究宋代语音是具有很大帮助的。” “的确是这样。”周至点头表示认可:“我之所以要坚持完成全国方言声韵样本多媒体库的采样建档工作,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如果仅仅用今天的普通话发音去看《集韵》,或者《平水韵》,我们可以发现里边有许多同一韵部的字,其韵母根本就读不成一样。” “那么我们不妨反过来想一想,各地的方言发音,都存在古代发音的遗留,那么要是我们发现一个韵部其实可以用一种方言读得全部合韵,甚至将这些字的反切注音的切字一起,也能够全部合韵,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认为,这个韵部的读法,在《集韵》成书的北宋时期,其读音与这种方言的读法,是非常接近,或者完全一致的呢?” 第(2/3)页